我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新型纳米冷阴极平板X射线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件及其CT图像重建方法研究”项目启动会议圆满举行
2016年9月24日,由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陈军教授牵头主持的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新型纳米冷阴极平板X射线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件及其CT图像重建方法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顺利召开。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邓少芝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鸣华主任和科技部高技术中心麦文杰教授出席启动会。项目专家复旦大学许宁生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高鸿钧院士等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陈军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课题负责人和学术骨干等二十余人。
项目启动会议上,邓少芝院长和刘鸣华主任分别致辞对项目启动表示祝贺,并表达了项目承担单位将大力支持项目工作。麦文杰教授介绍了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特点和项目管理要求。陈军教授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并宣布了项目专家组成员组成。各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报告了课题任务目标、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出席会议的专家对项目和课题的实施计划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建议和意见。项目成员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就研究方案实施和如何实现任务目标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强了完成项目的信心。
“新型纳米冷阴极平板X射线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件及其CT图像重建方法研究”项目由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纳米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等4家单位承担,项目经费2500万。
项目简介:
X射线成像在医学、安检、无损检测、工业探伤等领域应用广泛。在医学领域中,CT等X射线成像系统在疾病诊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X射线源和探测器是X射线成像系统的最核心器件。尽管X射线探测已经开始了从胶片到数字技术的转变,X射线源技术百年来却一直没有突破。为了实现低剂量、高速、高分辨率的X射线成像,并且满足未来X射线成像系统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要求,研发新型X射线源和高性能探测器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采用可寻址纳米冷阴极电子源阵列,研制由X射线微源阵列组成的可寻址平板X射线源和新型高灵敏度X射线探测成像器件,探索其低剂量、高分辨X射线成像应用。项目目标是研制出可寻址平板X射线源器件和平板X射线探测成像器件,发展基于新型平板X射线源和探测成像器件的低剂量、高分辨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重建新原理和新方法。
本项目将努力解决新型X射线源和高灵敏度探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寻求突破关键器件技术,发展出低剂量、高分辨、快速的成像新方法,致力于带来X射线成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